导入数据...
控制科学与工程研究生培养方案
[36365路检测中心]  [手机版本]  [扫描分享]  发布时间:2015年3月9日
  查看:1811
  来源:

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代码:0811
(含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系统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企业信息系统与工程、非线性系统优化与控制、电力系统及智能控制专业)

一、学科(专业)简介
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是以工程领域内的控制系统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现代控制方法和计算机技术、智能信息处理技术、电子与通信技术、测量技术、图象处理技术、模式识别等,研究系统的建模、分析、控制、设计和实现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的一门学科。本学科在国民经济和国防技术领域内起重要的促进和支撑作用,在工学门类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毕业生主要从事现代工业、农业、国防自动化设备中控制系统和装置的理论研究、应用设计、开发。因此,在控制科学与工程的人才培养方面,一方面必须加强学生对现有基础理论及工程技术的深刻理解与掌握,又必须面向未来,向学生介绍21世纪的前沿科学的知识,使之成为21世纪高素质控制科学与工程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成长的摇篮。
二、培养目标
1、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树立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科研道德和敬业精神。
2、掌握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熟悉所从事研究方向的最新科技发展动态;能创新性地研究和解决与本学科有关的理论和实际问题,具有一定的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管理工作的能力,能够胜任控制科学与工程领域以及相关领域内的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工程管理或高等学校的教学工作;具备进一步深造的学术基础和科研技能;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和创业素质。
    3、具有较强的听说和科技外语阅读与写作能力,能熟练阅读外文专业期刊、文献,能顺利开展国际学术交流。
4、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身心健康。
三、研究方向
    本学科设置以下主要研究方向:
    1、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1)先进控制理论及其应用、(2) 非线性优化与控制、(3) 复杂过程控制系统的建模、优化与控制、(4)数字控制理论及工程应用、(5)智能机器人控制技术
    2、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1)智能传感器与智能测试、(2) 检测技术与信号处理、(3) 自动化仪表、 (4) 计算机测试系统
    3、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1)智能计算、(2) 模式识别、 (3) 图像处理、(4) 信号处理 
 4、系统工程
(1)信息系统和网络安全工程、(2) 大系统的建模、优化与控制、(3) 基于网络环境的系统工程
  5、电力系统及智能控制
(1)智能电网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2)电力系统运行和控制、(3)人工智能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6、非线性系统优化与控制
    7、企业信息系统与工程
三、学习年限
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为3年,其中课程学习为1.5年,课题研究和论文撰写时间在1年以上(含1年)。学习年限不超过5年(含休学)
四、课程设置
本学科课程分为学位课(包括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和非学位课(包括专业方向课、和选修课)和必修环节。课程设置详见《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专业)(学术型)培养方案课程设置表》
五、培养方式
    1、以导师组指导为基础,主管导师与导师组相结合的主管导师负责制;导师应根据本方案的要求,在硕士生入学后1周内,制订出硕士生的培养计划。
    2、在指导上采取导师负责或学术群体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法。对硕士生的培养采取课程学习和论文工作并重的方式,两者均不得少于一年。
    3、工学硕士研究生在校课程学习至少修满30学分(不含必修环节),选课一般不超过34学分。学位课程总学分不低于20学分,选修课不低于10学分(其中必修3分)。必修环节(共5学分)要求硕士生必须参加本学科组织的科学研讨会,硕士生参加科学讨论会(学术报告会)的总次数不少于6次;社会实践与调研或专业实践,提供不低于3000字的调研、调查报告,实践活动一般安排在第二学期以后进行。
    4、研究生学位课课程的考核方式为考试;选修课课程考核分为考试与考查两种方式,由导师和学生在入学后制定培养计划时根据对课程的要求确定;
    5、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中的选修课因故需要更改时,须在规定的时间内经导师同意后填写改课单送交学院,改课时间为开学前两周(改动本学期课程)和学期末后两周(改动下学期课程),学位必修课不作更改。
    6、硕士生的学习以授课与课堂讨论形式进行。硕士生必须参加全校范围的“学术讲座”及与学科相关的“学科前沿系列专题讲座”。要求硕士生在全校范围内选听“学术讲座”讲座6次或做一次学术报告。
7、完成各种实践能力的锻炼。
六、学位论文
1、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学位论文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开题报告、中期检查、预答辩及修改、论文送审及修改、论文答辩及修改等)都应按《四川理工学院关于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规定》的有关条款执行。
2、具体要求是:或者要在相关研究领域有所创新,要有一定的理论分析及计算机仿真或实验结果与分析;或者要求在科研中解决一定的理论或技术难题,在系统分析、设计或工程开发中完成一定的工作量,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或社会效益或应用成果。
    3、硕士生在论文开始前要进行文献阅读和综述、生产实际的调查研究,并在第三学期末提出学位论文的书面选题报告,经导师同意和学术群体审定确认后,制订论文工作计划,开展研究工作。论文选题必须对国民经济或在学术上有一定的意义。
    4、论文必须由硕士生在导师指导或学术群体的帮助下独立完成,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的精神进行评审和答辩。
控制工程(领域)应用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85210         专业名称:控制工程

一、 培养目标
应用型硕士研究生的总体目标是培养能够适应现代厂矿企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综合素质较高,既精通专业技术,又掌握一定管理知识技能的应用型、复合式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通过与工矿企业的通力合作,学校将不断加快建设,探索创新,努力建成为川南地区工程硕士人才培养基地。学位获得者应:(1)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2)了解本领域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掌握控制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在本领域的某一方向具有独立从事工程设计、工程实施,工程研究、工程开发、工程管理等能力;(3)注重领域的工程研究、开发和应用,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工程实践能力强,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4)掌握一门外语,能够顺利阅读本领域的国内外科技资料和文献,具有一定的外语写作能力,可以进行必要的国际学术交流。
二、研究方向
    1、智能信息处理与专家系统
着重研究以粗集理论、模糊逻辑、人工神经网络等智能信息处理方法与技术进行优化计算、分类及模式识别、系统建模、图像处理和从数据中挖掘决策规则等。特别是综合上述智能计算方法进行知识发现、机器学习、自动推理和专家系统的构建。
    2、先进控制理论与系统优化
结合控制工程、通信技术和信息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研究和应用各种工业过程的优化理论与先进控制技术,以及控制系统设计、流程优化操作和企业信息化管理。
 3、过程系统建模仿真与优化
在稳态流程模拟与优化研究的基础上,开发面向对象的通用化动态流程模拟技术及软件平台,研究系统控制、系统安全、系统设计与优化的应用技术。
4、故障诊断技术及应用
研究大型过程工业危险识别、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基于深层知识模型的“专家”系统、定性(SDG)故障识别及诊断技术等。重点研究定性和半定性深层知识模型自动推理机制、定性建模理论、模糊推理、动态定性模型理论等。
5、智能测控技术及应用
应用人工智能理论和技术,研究复杂工业过程智能检测理论、方法和技术;研究软测量技术及信息检测、处理的新方法;研究智能测控系统的集成方法及系统开发,以及网络化智能检测和智能测控系统的开发等。
6.智能控制技术及其应用
研究使用人工智能理论与技术在系统建模、信号处理、数据挖掘、在线控制和软测量技术方面的应用;研究模糊控制、自适应控制、专家系统和遗传算法等智能控制技术与方法。
7、系统工程
(1)信息系统和网络安全工程、(2) 大系统的建模、优化与控制、(3) 基于网络环境的系统工程
  8、电力系统及智能控制
    (1)智能电网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2)电力系统运行和控制、(3)人工智能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三、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
1、采用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和学位论文(设计)相结合的“三段式”培养模式。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一般为2.5年,最长不超过4年(含休学)。全部课程学习应在入学一年内完成。攻读学位期间在校学位论文时间一般应不少于一年。工程硕士的论文开题报告、中期检查和答辩环节原则上应在校内完成。
2、采用以校内外“双导师”指导为基础的主管导师制。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采用课程学习、实践教学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学位论文由校内具有工程或科研实践经验的导师或由工矿企业或工程部门内经单位推荐的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的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人员指导,企业的导师由学校按程序办理聘任手续。
四、培养特色
    工程硕士与工学硕士属同一层次,不同类型。工程硕士的培养要树立科学质量观,注重工程硕士的培养特色:
     1、针对性、应用性的培养方案特色。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方案一方面要严格遵循全国工程硕士指导委员会制定的关于工程硕士培养的各项规定,另一方面要根据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和本领域人才市场的发展趋势,具有针对性和应用性。
     2、新知识、新技术的课程内容特色。工程硕士课程学习的主要任务是:通过理论教学、讲座、研讨、网络教学和实验教学等方式,为学生补充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为深入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拓展理论、提供方法、提高能力。
     3、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论文特色。论文选题以用人单位技术开发与技术改造课题为主,强调应用性、开发性、创新性,强调论文的应用效果和应用价值。
     4、运用控制的思想,建立系统的观念。控制工程涉及的范围极其广阔,但其理论基础仍然是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系统和控制是控制工程的核心,也是控制工程区别于其它工程领域的主要特点。控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的培养特色就是首先要使学生建立始终用系统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观念,运用控制的思想实现系统的目标。
     5、增强信息获取、传递、处理与利用能力。控制工程可以看作是信息与能量/物质之间的一座桥梁。它以系统的观点,综合运用各个组成部分,并充分考虑到人、环境和对象的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复杂性,运用控制原理和方法通过信息与能量/物质的转换,达到或实现预期目标。因此,控制工程本质上是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和利用的过程。控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的培养特色应该通过系统或者构成系统的部件、设备、环节的设计与运行,分析与集成,研究与开发,及管理与决策的训练,有效增强学生信息获取、传递、处理和利用的能力。
     6、坚持控制及其相关领域技术的交叉与融合。控制工程的诞生和发展与数学、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电子技术等相关领域,始终保持着相互促进、密切交叉和深入融合的关系。同时,要想有效解决现代工程和经济社会的实际问题,无论是理论家还是工程师都清楚地认识到:必须坚持控制与管理的结合,3C(Control,Computer,Communication)的融合,以及信息流与物质/能量流的互动。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1、课程设置及内容选取应针对工程特点和企业需求按工程领域设置,考虑到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的要求,突出宽、广、新特点。
2、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总学分不低于30学分,包括学位课必修课(包括公共课、基础理论课与专业课)、非学位选修课(分为非学位必修环节和非学位选修课)和必修环节。其中学位课程总学分应不少于16学分,选修课不少于8学分。专业实践及专业实践考核计6学分。课程设置及具体要求见表《控制工程学科(领域)(专业学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表》。
五、实践环节
1、实践环节的时间要求
    实践教学是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环节,非应届本科毕业生实践教学环节累计时间不少于半年,应届本科毕业生的实践教学环节不少于一年。中期月度检查报告和结束时不低于6000字的实践调研或调查总结报告。
2、实践环节的教学方式
实践环节主要依托项目现场或实习单位(实践基地)对学生进行主题明确、内容明确、计划明确的系统化实践训练。培养单位可进行如下两种实践教学方式(校外实践教学方式不得低于6个月):(1)校内科研平台实习,即指导教师根据本人的研究课题组织学生实习;(2)工矿企业实习,即培养单位在指定的实习单位(实践基地)组织学生实习。要求采用双导师制,两位导师都必须具有与本领域相关的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或已经获得博士学位,其中一位导师来自培养学校(即学校导师),负有工程硕士研究生指导的主要责任,主要指导学生的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另一位导师原则上要求来自研究生的实习单位(即企业导师),主要指导学生实践环节的学习。
3、实践环节的考核
完成实践环节的实习后,针对两种实践教学方式,进行如下考核:需提交实践(实习)报告,由企业导师和实习单位共同考核,给出实习成绩评定(合格或不合格),并由实习单位出具学生的实习情况鉴定。实践环节不合格者必须重修。
六、学位论文
1、学位论文以工程为本,以技术创新为评价标准。学位论文选题来于企业生产实际问题,或具有明确的生产背景和应用价值的研究课题。论文可以是工程设计项目或技术改造项目,可以是技术攻关研究课题,或新设备、新产品的研制、引进与开发、产品质量检测与分析,可以是设备管理系统或维护技术研究。论文的研究应对企业的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或实际应用价值。研究成果应具有先进性,能够反映工程硕士研究生独立的研究开发能力和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2、工程硕士生选题报告的具体时间由导师自行决定,但距离申请答辩的日期一般不少于1年,同时向研究生院(筹)提交不少于3000字(不含图表)的详细报告。选题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课题的意义,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论文的基本构思,研究方法,计划进度,预期目标及成果,主要参考资料等,选题报告中引用文献应不少于30篇。
3、硕士学位论文应反映出作者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在运用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时的新见解,反映出作者独立担负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
七、学术论文发表或科研成果的要求
所有工程硕士生所发表的与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其署名单位必须是四川理工学院。在读期间,如有与四川理工学院合作的科研项目,并且该项目的主要内容将作为其学位论文的组成部分,对工程硕士生本人,在获奖、鉴定或发明专利成果的署名单位上不作硬性要求,但四川理工学院作为合作方必须在科研成果中有所体现,也应当作为署名单位之一。
八、论文评审与答辩
论文答辩和学位授予按照《四川理工学院工程硕士培养工作实施细则》执行。通过课程考试取得规定学分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的研究生,由四川理工学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批准授予工程硕士专业学位。
    1、论文评审
(1)本领域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在申请答辩前必须经过评审。
(2)参加评审的人员应是本领域或相近领域的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人数不少于2人。
(3)论文评审采用双盲审方式,按相关规定实施。
(4)论文评审主要审核:论文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论文工作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进展;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计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创造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
.     2、论文答辩
    (1)攻读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必须完成开题报告、专业实践报告等培养方案规定的所有环节,获得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成绩合格,并且学位论文通过评审,方可申请论文答辩。
    (2)论文答辩由研究生所在学院集中组织。答辩委员会由3~5名与本领域相关的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组成。研究生的导师不担任答辩委员会成员。
九、学历与学位授予
控制工程领域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要求,达到学位论文工作的各环节要求,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经审核通过,可以获得控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毕业证书。在满足学校规定的学位授予条件后,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定通过,授予控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

 

附件下载:四川理工学院研究生培养方案(2014版本)-924.doc 《下载》


【编辑:    】


(微信扫描分享)